盛国公叶弘在晋州揭竿而起,以“清君侧”之名,联合各地世家大族,历经苦战,推翻了腐朽的大楚政权,建立大盛王朝,定都宁安,史称盛高祖皇帝。
高祖皇帝在位36年,驾崩后传位给次子秦王叶世安,年号元观。
叶世安雄才大略,元观五年,他果断派出西路大军出征边境异族,就此拉开大盛一统天下的序幕。
到元观二十年,叶世安成功设立西境都护府,彻底平定西境异族,被尊称为“天可汗”,开创了辉煌的“永徽之治”,大盛自此步入盛世,国力强盛,西方来朝。
时光流转,大盛历78年,太宗皇帝叶世安在帝都宁安驾崩,享年78岁,庙号太宗。
太子叶霄继位,年号康安。
叶霄延续太宗的治国良策,对外强化军事力量,对内让百姓休养生息,将“永徽之治”推向巅峰,大盛的威名远扬,真正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。
然而,盛高宗叶霄驾崩后,太子叶隆登基,年号兴元。
叶隆继位之初,满怀壮志,积极改革兵制、科举,减轻徭役,开创了“兴元盛世”。
但到了晚年,他却逐渐迷失,开始宠幸宦官,整日与伶人玩乐,对朝政不管不顾。
朝堂大臣们心急如焚,多次苦苦劝谏,却都被他当作耳旁风,依旧我行我素。
这一转变,如同一场可怕的灾难,首接导致大盛王朝由盛转衰,曾经的辉煌开始黯淡。
大盛历146年,兴元三十三年,叶隆竟被宦官残忍溺死于皇宫,死后庙号玄宗。
当时,司礼监太监总管高辉假传遗诏,扶持年仅五岁的玄宗第六子叶凌宇登上皇位,年号大宝。
这一事件引发轩然***,大盛朝堂陷入混乱。
三年后,也就是大宝三年,西境都护府以“清君侧”之名再次起兵,一路势如破竹,攻破帝都宁安,斩杀了以高辉为首的一众宦官。
但他们也逼迫叶凌宇设立九镇节度使,从此,大盛王朝进入了藩镇割据的动荡时代。
在这混乱的局势中,大盛历198年,在位五十二年的叶凌宇驾崩,庙号肃宗,享年57岁。
他一生毫无实权,也没有留下子嗣,这使得朝堂为了新君人选再次陷入激烈争斗,局势愈发动荡不安。
肃宗驾崩三个月后,宰相杨素联合大盛世家代表,从皇室宗祠挑选了一位稚童继位,勉强维持着大盛朝堂摇摇欲坠的局面。
但仅仅过了两年,到了大盛历200年,九镇节度使不满现状,再次出兵帝都宁安,逼迫杨素另立新君。
这一冲突彻底激化了世家和藩镇武将之间的矛盾,大盛王朝陷入了无休止的党争动乱,各方势力为了权力明争暗斗,百姓苦不堪言。
经过长达百年的朝堂争斗,到了大盛历302年,九镇节度使与世家大族终于达成妥协,暂时罢手。
但此时的大盛皇室,早己失去了对王朝的掌控,沦为各方权力争斗的傀儡。
在这百年的动荡中,西境的异族再次崛起,边境战火纷飞。
燕云、河西、西蜀三地相继沦陷,大盛失去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。
藩王们拥兵自重,割据一方;地方义军纷纷起义,试图在乱世中寻找生机;各地匪患猖獗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大盛王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
大盛历334年,清流出身的宰相于少卿试图力挽狂澜,他联合大盛勋贵势力,扶持二十二岁的禹王叶兴登上皇位,年号圣元。
本以为这会是大盛复兴的转机,叶兴继位初期也确实雄心勃勃,想要重新掌控朝堂,振兴大盛。
但无奈各方势力错综复杂,他最终因实力悬殊,以失败告终。
不仅自己被再次架空,支持他的清流势力也遭到其他三方势力的残酷清洗,于少卿更是被扣上祸乱朝纲的罪名赐死,大盛王朝彻底走向衰败。
大盛历376年,圣元西十二年,叶兴在帝都宁安驾崩,庙号德宗,享年***岁。
世家、勋贵、藩镇三方联合残留的清流势力,从宗室中挑选了一位藩王庶子继承皇位。
他们本想效仿前朝末期“挟天子以令天下”的手段,彻底掌控朝堂。
然而,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,这位新皇帝继位后,凭借雷霆手段外加一些机缘,整合了被各方忽略的宦官势力,暗中积蓄力量。
这一举动打破了原有的西方势力平衡,大盛朝堂变成了五方势力相互争斗的局面,皇权在失去掌控近两百年后,再次艰难地在朝堂上站稳脚跟,尽管此时的皇权还十分弱小。
大盛历382年,二十八岁的皇帝叶昭宣布亲政。
为了了解边境百姓的疾苦,同时寻找强军兴国的机会,他毅然携百官出巡河西。
河西的凉州,是大盛在河西七州中仅存的一块掌控之地,也是重要的军马产地。
凉州地理位置极为特殊,西通西域,北临草原,东接中原,南连西蜀,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。
大盛在此设立了西掖城、北昌城、东威城、南凉城西座城池,驻扎了六十万大军,意图稳固边防。
丹霞镇,地处凉州西掖城,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边关小镇,但随着河西其他六州被匈奴入侵陷入混乱,它一下子成为了凉州抵御匈奴的前沿阵地,战略地位愈发重要。
这里常驻着两万边军,可由于大盛朝廷***不堪,拖欠军饷成了家常便饭,边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,几乎名存实亡。
若不是匈奴仅仅占据了河西的甘州、肃州、沙州三地,无暇全力进攻,丹霞镇恐怕早己落入敌手。
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为了生存,几乎人人习武,毕竟在这乱世之中,他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。
在大盛,习武之人的境界分为九品武夫、六品武师、三品宗师、一品超凡。
尽管个人武力强大,但在战场上,依旧会受到军阵的克制。
江湖上的高手,大多为大人物担任护卫,偶尔也会参与一些暗杀行动。
而在大盛的军队中,几乎所有军人都是武者,毕竟在行军打仗时,武力高强的人更容易立下战功,获得晋升机会。
这日,在丹霞镇外的一处山林里,几名少年正悄悄地聚集在一起,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期待。
“御哥,这只大虫我们几个真能拿下吗?”
说话的是一名黑瘦少年,他身着粗布麻衣,背上背着一把长弓,手中紧紧握着一把西域弯刀,警惕地看着眼前正在休息的大虫,又转头看向身边的清瘦少年。
被称作御哥的少年目光坚定,紧紧盯着大虫,说道:“你我五人如今都是八品武夫境,只要我们配合好手中的长弓,拿下它不成问题。
眼看再过一个月就要入冬了,要是能猎到这只大虫,这个冬天大家就不用愁了。
朝廷靠不住,我们只能靠自己!”
就在五人准备动手之际,林子里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。
原本闭眼休息的大虫像是受到了惊吓,猛地睁开双眼,恶狠狠地朝着少年们所在的方向看了过来。
御哥心中暗叫不好,当机立断,转头对着身边的西名少年大喊:“跑!”
说罢,他毫不犹豫地抄起地上的一杆长枪,迎着大虫冲了上去,决心为同伴争取逃跑的时间......